当前位置:中国广告人网站--->品牌营销栏目--->营销案例-->详细内容
战略选择的学问
作者:佚名 日期:2001-11-6 字体:[大] [中] [小]
-
--中国联通画出了诱人的CDMA手机市场大饼,引得数十家如饥似渴的国内厂商不顾一切地蜂拥而入。本来已经拥挤不堪的国内手机市场,变得更加混乱无序。
---对于半路出家的国产手机厂商来说,移动终端是一个新的产业,面临的竞争环境与原来的相比,更具有动态性和不确定性,况且关键的核心技术掌握在国外的竞争者手中。因此,国内企业很难在以手机为主的移动终端市场中获得竞争的主动权。
---在产业的前期发展阶段,国内企业获得的利润只能用来收回固定资产的投资,要像家电业一样通过价格战来分割市场无疑是自寻死路。相反国外手机巨头却不断地通过降低某些型号的市场价格来巩固市场。国外手机厂商大多已经在国内成立独资或合资的生产厂,所以国产手机厂商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并不明显,竞争的焦点已经转为市场战略方面。
---爱立信、飞利浦、高通等大公司在市场战略方面的调整做法,也许可以作为经典案例。不久前,爱立信公司把设在巴西、马来西亚、瑞典和英国的手机制造工厂交给新加坡的Flextronics公司接管经营,爱立信自己只负责手机的技术设计和市场营销业务。面对庞大的手机市场与过度的竞争,爱立信在收缩战线的同时,紧紧抓住手机产业链的两头,而把中间环节的业务外包给第三方企业。
---美国高通公司的手机销售量也曾经位列全球第八,但是其市场占有率只有8%,而芬兰的诺基亚却有31%。在基站方面,高通公司的利润一直不高。后来,手握CDMA移动通信标准的高通公司,认为自己的核心能力在于技术创新,而不在于制造和销售。所以,高通将手机部门卖给了日本的京瓷公司,基站卖给了爱立信公司,高通只留下知识产权授权和CDMA芯片业务。高通一门心思专注于技术的研发,使其在全球的CDMA技术市场上,获得了无可比拟的垄断优势。
---手机产业在我国仍有很大的成长空间,更何况手机也是一种时尚产品,具有重复购买性,因此机会很多。但是要想在竞争中获得持续的优势,单凭巨额的广告投入,或是建立多样化的零售终端,仍是不够的。更广泛地说,国内制造类企业在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的同时,对企业的中期战略定位应该有清晰的方向。(杨凯云)